中华基督教高等神学研究院

背景与处境

自1980年代至今,神学教育一直是中国大陆教会成长的主要推力之一。近年来,中国教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持续受到挤压。三年的疫情又重创众多教会。今天,中国教会进入了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对教会在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严重依赖欧美,韩国和海外华人神学教育体系。虽然造就了不少人才,但问题也颇多颇大,譬如脱离中国的实际,毕业生流失率高,回国后不适应,等等。这种状况至今没有根本的改变。近年来,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从北美到东亚的海外神学教育机构因着各种原因普遍状态不佳,再加上根深蒂固的文化和社会隔阂,已经难以承担中国教会人才培育的重任,更遑论引领中国神学教育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挑战。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神学教育教育的历史重任已经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大陆背景的信仰群体(包括散居海外者)的肩上。中国教会必须兴起,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在充分借鉴国际神学教育的同时,在异象中走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教会需要和处境的神学教育之路。考虑中国教会当下的状态和未来的需要,相关努力的开启已经刻不容缓。

这个看见不仅仅是基于中国教会的实际需要,也是基于现实的可行性。第一,一批出身大陆的资深神学教育工作者已经借助海外,尤其是北美的神学教育平台多年来参与和运作了一批中文神学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第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神学人从海外取得了博士学位,但多数目前处于漂流状态,缺少稳定的事奉平台,更不用说还有为数可观的在读博士生了。中国神学教育人才的累积既让人欣喜,也令人忧心。这批青年才俊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扶持,则流失的可能性是非常真实的;第三,中国教会累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我们有把握说,中国教会主导开创自己的神学教育事业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

不寻常的时代和处境呼唤不寻常的回应。我们认为,中国教会未来面对的挑战很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今后中国神学教育的模式也很可能再也无法依赖过往和输入的神学教育模式,而必须有重大的创新和开拓。我们充分意识到,这个历史性的任务十分艰巨,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已经没有选择,必须开始着手尝试。我们在此诚邀您加入我们,一同凝聚共识,集思广益,承担这一历史重任。

我们的期待:

发展有中国深厚社会文化底蕴的华语神学(本土神学),服侍中国大陆及华语文化圈的教会,并影响所处的社会文化。

我们的目标:

1、  学术:为华语基督教学术提供研究平台

2、  师资:为华语神学院提供高层级的师资储备

3、  教会:为华语教会培养新一代学者型和领导型同工

设想与建议

虽然我们的异象宏大、使命艰巨,但我们的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从课程设置和组织形态的角度,这个异象如何具体实施和表现?目前,这个问题没有现成和既定的答案,是完全开放的。也许,这是一个多阶段,可控可调的多年过程?也许,至少在初期,这个机构以“基督教思想研究院”的面貌出现,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神学院?也许,此机构可以吸取过往传统神学院的教训,集中投资在人的身上,而非营造中心校园和硬件。因此,可否考虑在北美,欧洲,甚至中国大陆设立几个小而精的研究中心?也许,这些中心可以与当地有影响力的神学院建立某种关系?也许,此机构首先聚焦年轻神学人的聚集和培养,以博士后流动站开始,过渡到博士生的培养,再到神学硕士和道学硕士级别的项目?也许,此事工虽然背靠和服务教会,但不排斥与学院派的基督教研究界之交往?特别是在中国大陆的处境下,这种交往十分关键。在这类问题上,我们十分期待听到您的意见。